媒体关注
宁波诺丁汉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宁波英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
最新动态

《宁波日报》农创客 点燃乡村创业热情

——聚焦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一线调研①

编者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

今年省市“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

为贯彻落实相关会议精神,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市在培育“新农人”、助力农民致富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亮点举措、成果及“人才蓝图”,讲好“新农人”创新创业故事。即日起,宁波日报围绕农创客、乡村CEO及乡村工匠、农民培训品牌打造、农民培育体系建设等主题,推出“聚焦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一线调研”系列报道。

记者 孙吉晶 沈天舟 通讯员 陈棣元

在鄞州南部商务区,“90后”农创客汪琰斌正在打造一家名为“莫笑农”的“三农”体验店,预计今年5月与市民见面。新店开业后,其食材大多是宁波本地的农产品。

开设“三农”体验店,是汪琰斌投身农业10年后的又一次转型。在鄞州区姜山镇,这位职业农民经营着近3000亩土地的归本农场。

作为宁波农创客队伍中的佼佼者,汪琰斌通过自身努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激情创业,书写着精彩的人生故事。

今年新春伊始,浙江省“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农创客就是其中的一块“版图”。

数据显示,到去年底,宁波已累计培育农创客6900名,创建省级农创客示范基地12个,汪琰斌等9人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

现代农业,呼唤青年农创客

连日来,气温逐步回升。记者见到“95后”农创客华家宁时,他正在田间操作农用无人机给土豆施肥。“现在正是土豆发芽期,追点肥有利于植株苗壮芽肥。”华家宁说。

还不到30岁的华家宁,是海曙区章水镇牧远慢生活农场的农场主,大学期间他曾到台湾交换学习一年半,当地的休闲农业令他印象深刻,回宁波后,他就想着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两年前,他承包了一片56亩的荒地,用了两年把这片荒地打造成了现在的模样。眼下,农场里土豆、玉米、番茄等蔬果长势正旺,华家宁总喜欢隔几天就在朋友圈里“晒”他的成果。

除了种地,华家宁还有一个身份——“亲水湾”研学营地主理人。记者看到,他创办的“亲水湾”研学营地紧挨着农场。最近每到周末,营地都会迎来好几批客人,有的是参加研学班的孩子,有的是参加团建的企业员工。

牧远慢生活农场一年种植近30个品类的蔬果,主要用于营地客人用餐,或制作农产品礼盒。如今,华家宁还当起了章水镇的农产品“推销员”,经他之手设计的章水伴手礼,因为价格实惠,游客回家时总会捎上几份。“这既能帮助当地农户销售时鲜蔬果,也进一步扩大了章水农产品的影响力。”他说。

今年初,华家宁又在章水镇郑家村承包了百余亩土地,并与两家供应链公司签约,拓展销路。他希望实现资源共享,帮助周边更多农户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扎根田野,孕育希望。

新时代的农业农村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现代农业呼唤更多青年人投身其中。

农创客作为新涌现的一支中坚力量,已成为宁波农村创业的引领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他们中有“粮二代”“果二代”“花二代”;有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这些职业农民有情怀、有梦想,在广阔天地里大展身手,发展乡村产业,闯出了一条条创业致富的新路子。

叶成龙在大学里学的是物流管理。2017年,还在上大二的他在乡村实践中发现有农产品滞销,便萌生了发挥专长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的念头。当年,他就成立了电商平台,通过线上带货助农。在“利奇马”台风影响期间,他的平台三天就帮助农户卖出滞销葡萄27.6吨。

“这一刻,我对今后的人生有了规划。”毕业后,叶成龙怀着扎根乡村的初心,成为农创客队伍中的一份子。

这几年,叶成龙在东钱湖城杨村探索“村企融合”发展模式,在宁海葛家村探索“1+4+X”陪伴式创业模式,帮助这些村子走上艺术振兴的发展新路。2022年,他搭建“艺起富”乡村运营服务平台,一年时间就帮助13个村吸引消费人群逾100万人次,总收益超1亿元。

去年,叶成龙带领由14名浙江万里学院本科生组成的团队,培育“益起富——未来乡村产业运营共富先行者”项目,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叶成龙说,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血液加入青年农创客队伍,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农创客队伍的壮大,他们在农村创业的领域也不断拓展,覆盖特色种养、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行业;创业形式不断丰富,一半以上的创业主体运用了互联网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不少农创客建立了数字农业工厂,开设了分享农场、共享农庄。与此同时,农创客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平均1个返乡创业项目能吸纳6人稳定就业、17人灵活就业。乡村的广阔天地,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大有可为的舞台。

抱团发展,打通农业上下游产业链

在鄞州南部商务区的一幢高楼里,农创客左敏正带领她的20人团队,为九龙湖农产品设计品牌IP和包装。大家分工明确,有的写策划,有的绘制设计稿纸,有的用软件给包装盒建模……

左敏是个“农二代”,出生在哈尔滨市郊农村的她,从小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忙碌,这也让学视觉传媒专业的她毕业后选择了农创客这条赛道。

如今,她创办的“智慧天成”品牌策划公司,服务于正大、敦煌、中储粮、宁海味道等国内大大小小的农产品品牌,辐射全国30余个省(区、市)。汪琰斌的“莫笑农”品牌IP就出自她之手。

在帮助众多农产品企业打造品牌并为农户对接采购渠道的同时,左敏还打造了多个自有零售终端品牌——百联邻里生鲜超市、涌鹅卤鹅饭、大块头熟食等,并整合1000多个社群、约10万名会员和10余个宁波高端物业,聚力助推扶贫事业,助力农产品销售。

“好的产品需要好的品牌,更需要好的渠道,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势在必行。”左敏说,这也是宁波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成立的初衷。

去年6月,宁波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成立,汪琰斌担任首届会长,左敏担任秘书长。

“协会成立后,5700多名农创客有了‘家’,不到半年时间,我们已经有了6900余名‘家人’。”汪琰斌告诉记者,协会旨在统一资源平台,集合会员的力量,把从事农作物种植、食品加工、器械生产、品牌设计、销售推广等不同领域的农创客聚在一起,抱团式发展,打通产业链。

随着技术的发展,农业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和保守的行业。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使农业生产迈入了一个新纪元。而近年来出现的农资价格波动、农业生产受供需影响、时令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让扎根乡村的广大农创客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

“我们的目标是将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作为宁波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首届会长,汪琰斌深感责任重大。

“人才+资金”,农创客的“生命线”

“人才是农业创新的关键资源,资金则是创业的血脉。”作为省政协委员,汪琰斌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发挥青年农创客的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农创客是扎根乡村的追梦人,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正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汪财生认为,不论是研发新栽培技术促进农业生产,还是利用数字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产品销售,青年农创客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都不容小觑。

早在2012年,宁波就开始实施农业生产领域大学生就业创业奖补政策,每年安排用于市县两级农业生产领域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补助资金超过500万元。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返乡创业队伍。

各区(县、市)也出台政策,诚邀各路人才。余姚市已累计补助大学生创业就业764人次、培育农创客735人;慈溪市实施大学生创业就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补贴,累计下发资金超2000万元。

吸引大学生投身现代农业,慈溪市坎墩街道走在我市前列。2016年,该街道规划了3280亩土地,建成大学生农业众创园,目前已入驻大学生创客21人,2023年实现产值2.4亿元。

横河镇是慈溪的主要稻米产区。近年来,该镇为大学生农创客提供各类服务,帮忙组织微信群、电商直播平台推广,开展涵盖网络营销、“互联网+”、融资贷款、电商直播等的农创客培训。此外,该镇还配套实施大学生农创客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农业政策性保险补助政策及小额担保贷款。目前,横河大学生农创客已超40人,他们在杨梅、水稻、草莓、苗木等农业产销加工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汪财生认为,当下我国的农业种植技术足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高校培养的农业人才也可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但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农创客行列,还需要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农创行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风险偏高、投入成本较大、产出周期较长的特点,这让不少年轻人对投身农业心存顾虑。”他说。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培育农创客,我们不断完善政策链,搭建载体链,延伸服务链,同时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平台辐射和主体培育。”2022年,我市出台《关于开展万名农创客培育行动(2022-2025)的实施意见》,从创业扶持、用地保障、金融优惠等多方面持续提供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惠及面广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

我市还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实施方案》,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按照基准利率的50%、最高50万元的标准予以贴息补助。2023年,市财政为477家创业大学生、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双创”主体贴息5400万元,有效解决了创业者融资难题。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记者手记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甬城田间地头开始出现忙碌的身影,其中有不少是“90后”“00后”的“新农人”。他们既能扎根乡野与泥土打交道,又能坐在都市的高楼里谋划农业的新技术、产品的新销路。

无论是操作无人机洒药的种粮大户,还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带货的农创主播;无论是坐在电脑前设计农产品IP形象的设计师,还是带着城里孩子体验农事的农庄主理人,他们都是新时代农业的生力军,是“三支队伍”中的一员。

乡村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更需要让这些有想法、懂技术、能创新的年轻人留下来。要将资金扶持和引才育才政策落到实处,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业、支持农业的良好氛围。

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富春山居图”已然展开,相信在未来,田间地头会出现更多年轻人的身影,科技和创新会在农田里奏响全新的乐章。

媒体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4-03/22/content_1394651.htm?div=-1

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