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宁波诺丁汉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宁波英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
最新动态

《宁波晚报》调研队员走访“共富工坊”和网红民宿 倾听村民创业故事探寻致富经

散步乡间的阡陌小路,打卡乡村网红打卡点,与村民面对面聊天……“乡村π计划——乡风文明大调研”第三轮调研活动正火热进行中。

由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生组成的“乡育陈黄分队”,在鄞州区云龙镇陈黄村开启“暴走”模式,去发现更多的陈黄之美。

由浙江万里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宁波市第四中学组成的“东一山海情队”则走进鄞州区瞻岐镇东一村,了解起村民的创业故事。

土地流转打造“共富工坊”

在云龙镇陈黄村,有一片120亩的鲜切花生产种植基地,这是宁波首个鲜切花生产种植基地。这个时候,一年中最忙的采收季已经进入尾声,几名工人正在大棚里采摘。

“菊花市场,有这么好吗?”看到大棚里清一色的白色菊花,队员们颇感意外。宁波芳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毛洁裂笑着报出了一串数据,“日本是切花菊的最大消费国,年消费量高达20亿支。一般来说,我们全年出口日本的菊花约600万支,销售额900万元。”

他解释说,菊花主要有两个采摘旺季,春菊采摘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秋菊采摘在11月初到12月底。在采摘旺季,基地同时有上百人采摘,一天就要采摘50万枝至60万枝。“目前剩下的都是白色菊花,下半年种彩色菊花,更好看一些。”

2019年,陈黄村在土地集中流转后引进鲜切花产业,探索共享农场式“共富工坊”。具体来说,就是由陈黄村党委担任村民就业“经纪人”,牵线6户村民承包鲜切花基地二期120亩“共享大棚”,由工坊提供生产设备和种植技术培训,农民承担种植成本,工坊兜底统购统销,形成企业统一接单、统一组织、统一派工。

老家在广西的唐天明今年59岁,正在基地采摘。今年年初,经老乡介绍,他和妻子来到鲜切花基地工作。“一年到头能休息一两个月,好的话一年挣个八九万元,很不错了!”

“说事长廊”话幸福

每天傍晚,陈黄村的“幸福长廊”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老老少少都喜欢坐在这里,摇着蒲扇谈天说地。木制的椽梁尽显别致幽雅,掩映在绿荫丛中,又有碧波清水坐落其旁,最是风景独好。长廊约500米,新老陈黄人都喜欢在这里散步唠嗑,也被村民称为“说事长廊”。

53岁的唐玉琴是奉化人,在陈黄村定居二三十年了。她说,自从云龙镇陈黄村文化礼堂建成以后,村里越来越热闹,经常举办文体活动,每晚去文化礼堂跳广场舞成了她雷打不动的消遣方式。有时候,文化礼堂还会开展亲子活动,她就抱着1岁的孙女去参加。“这十几年,陈黄村的变化太大了!”她摇着蒲扇,语气里满是自豪。

“有老人透露,陈黄村会为独居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有志愿者定期上门探访,为老人解闷,送去温暖。村里的老人说起这些,每个人脸上都是笑盈盈的。”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余抒忆是调研队队员之一,因为来自舟山,她能用方言和老人们自由交流。“老人们都很热情,和他们聊天,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幸福感。”

志愿者是陈黄村的另一张名片。幸福走廊的对面,正在打造“志愿者驿站”。目之所及,未来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村民期待着陈黄村的又一次“蝶变”。

一个庭院带动创业热情

在瞻岐镇东一村,“东一山海情队”的队员听完村民谢丽萍的创业故事,竖起了大拇指。就读于浙江万里学院新闻学专业的金雨婕感慨道:“谢阿姨果敢勤奋,每件事都认认真真做,这让我们很钦佩,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每当到了周末,开在东一村山脚下的“山支山下”饭店就顾客爆满,很多人慕名而来,就为了尝一尝地道的瞻岐小海鲜。而谢丽萍就是这家饭店的老板娘。

今年59岁的谢丽萍,是土生土长的东一村人,2014年退休后,她选择搬回东一村老家居住。“其实如今的饭店,源于我的一个小爱好。”谢丽萍跟调研队的同学们卖起了关子。

原来,谢丽萍爱好养花种草,于是她扮靓了东一村老房子里的庭院。花草、小景、秋千,庭院很是精致,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还被评为宁波市最美庭院示范户。

庭院的高人气也让谢丽萍做起了新的文章。东一村依山傍水,每当周末,会有很多游客来到这里,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清净。于是,她想着将庭院改造成民宿,吸引更多人来到东一村。

2017年,谢丽萍买下了村里两套闲置的老房子,打造成了“山支山下”民宿。其间,她去到宁波各地打卡老建筑,回来后将一些特色设计都运用到自己的民宿上。为了能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她还在民宿楼下开了一家饭店。

2019年,民宿开业,火爆异常。据悉,月均营业额最多可达到30余万元,“我做梦都没想到!”谢丽萍笑称。

一家民宿吸纳村民再就业

谢丽萍向队员们介绍,2020年初疫情来袭,民宿生意大不如前,但是饭店的生意却日渐高涨,于是她决定将部分客房改造成吃饭的包厢。

瞻岐靠海,“山支山下”饭店的食材以海鲜为主,虾蛄、对虾、蛏子……一进店门就可以看到,另外是宁波传统土菜和创新菜双管齐下。如今,“山支山下”已富盛名,有很多人从宁波城区、杭州等地赶来,只为尝一口地道的宁波味道。每天订单不断,最火时,需要提前一周与谢丽萍预定。

饭店火爆的同时,也吸纳了周边村民的再就业。“我的厨师是我的学生,打扫卫生的阿姨,也都是村民。”原先这些村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如今大家生活充实,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平时,谢丽萍不太过问店内的事,都交由员工管理,“大家都做得有模有样,事事都为饭店着想,有他们才有‘山支山下’的今天。

“太精彩了!”听着谢丽萍的创业故事,同学们被她的热情所感染。当天,调研队还与东一村党支部书记谢浩海进行了访谈,谢浩海表示,之后,村里将大力发展文旅,吸引更多人来东一村旅游,带动更多村民创业致富。

记者 薛曹盛 王悦宁 实习生 叶紫欣 俞子馨 通讯员 余凡 童诗涵 文/摄

媒体链接: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23-08/10/content_1370432.htm

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