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宁波诺丁汉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浙江宁波英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
最新动态

《浙江日报》看见现代化城市背后的“隐形人”

一次到某栋豪华写字楼办事,我进大厅时一位保洁员拿着工具走在前面,正想说声“借过”,保洁员径直走向大厅正对面的墙,打开瓷砖隐形门,“消失”在那面墙里。

我仔细观察,原来这扇工艺精湛的隐形门背后是一个狭小的设备间,毛坯状态,无窗、潮湿,除了堆放杂物,还有一张小马扎,保洁员就在这里吃饭休息,完美“隐形”于现代化的办公场景中。

最近,有不少网友留意起这群“隐形人”的境遇。一些网友分享了“卫生间最后一个隔间”的照片,拖把、垃圾桶与保洁员的私人衣物混放在一起,那是他们的“休息室”。还有的分享了保洁员在楼梯间、工具间吃饭休息的画面。有网友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留言,有人向单位提建议,有学生给校长信箱写信。在多方推动下,目前,部分单位及学校等开始为保洁员提供体面的就餐、休息空间。浙江万里学院在校学生还为保洁员向学校物业争取了一间温馨的专用休息室。

保洁员的这种境遇,反映了一种相悖的逻辑:城市的运转离不开这些提供基础保障的人群,却又不希望他们明晃晃、大喇喇地出现在大众视线之中,也不太愿意另外花费成本为其创造一个休息空间。于是,这些人只能在隐蔽的工具间、人少的楼梯间等地稍作停留。这种现象背后似乎有某种潜在的观念,即认为有些劳动者群体与“高大上”的现代化风景不相配、不协调,应该在贡献完价值后自动“隐身”。

在我们奔向中国式现代化、齐心协力推动共同富裕之际,任何群体不应该被排除在现代化之外。这话听上去很大,但是理念带来行动、行动决定结果。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有些习焉不察的陈旧理念和惯例,应该得到提醒和纠偏。让保洁员的窘迫被看见、权益受到保护,每个劳动者都有职业尊严和生活体面,才有14亿人共享的美好生活。

关注城市“隐形人”不仅关乎情理,也关乎法律。《劳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可见,用人单位要尽到义务,国家社会也有责任将这些群体的休息权纳入政策覆盖范围。在这方面有些城市已经走在前面,比如将“建设改善一批医务、公交、地铁、环卫公厕职工工间休息室”列入当年实事项目等。

不久前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蓝领群体规模达4.25亿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和2018年相比,服务业蓝领行业的从业人员数明显上升,首次超过了制造业蓝领。服务业蓝领中除了保安、保洁、保姆,还有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月嫂、维修师傅等,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让保洁员有休息的“一席之地”,背后还有更深远的命题,即为人数越来越多的服务业蓝领,创造生活条件、提高福利待遇,让他们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利益格局中有“一席之地”,这是一项更须长期关注和持续投入的工作。

媒体链接:https://zjrb.zjol.com.cn/html/2025-04/16/content_3816721.htm

2025-04-18